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送行者】電影觀感

影片從兩位納官師大悟(本木雅弘飾演以及社長生榮努飾演前往一位叫留男的死者家中進行納棺儀式揭開序幕。車前燈破不了的迷霧正如大悟的心情寫真,對自己目前所從事的行業感到茫茫然。

 

落魄的大悟六歲開始便在父親的督促下學習大提琴,學成歸國後好不容易可以容身的交響樂團突然無預警解散,斥資一千八萬日圓剛買來的大提琴頓時成了無用武之地。失業的他自知以自己的實力在樂界找不到更好工作,便退掉大提琴,帶著從事網設計的妻子美香(廣涼子)回到山形鄉下,住進母親遺留下來的房子另謀出路。

 

報紙一則叫『旅途的恊助者』的徵人啟事,讓大悟誤以為是導遊之類的工作立即前往應徵,沒想到竟是禮儀納棺師,為了生計勉為其難接下,事後也不敢讓妻子知道。不幸初次接待的即是一位死亡已兩星期的老太太,腐爛不堪的屍體叫他狂嘔不停,歸途公車上還被女學生嘲笑身上遺留的臭味,大大打擊了他想做下去的意願。回家晚餐時不顧一切的向美香求愛,正是苦悶徬徨的渲洩。美香知情後以回娘家威脅他辭去工作。

 

就像人類對原鄉那一種孺慕之情,鮭魚明知溯溪而上就得死,卻堅持回故鄉產卵,大悟不顧一切踏上歸鄉路,當上了大部份人嫌惡的納棺師,同樣是走頭無路。然而生榮洞悉大悟超乎常人的溫柔良善特質,認定這會是他的天職,也就是說大悟天生就是吃這行飯的。面對留男這位身為男兒身卻因思變身女人不得而自殺的死者,大悟首度以最虔誠的態度以及明確的手法完成了納棺儀式,因而受到家屬的誠摯答謝;這之後陸續處理的,有辛勤持家病殁的主婦,高齡的老奶奶,被吻得滿面口紅的老先生…讓大悟逐漸領會到禮儀師這一行業的真諦。一如生榮是在幫妻子納棺後有所領悟而走入這一行,女職員百合子則是在酒店上班時目睹生榮為老闆娘納棺的美麗景像而感動追隨。

 

生榮總是以好吃到傷腦筋的美食犒賞自己的辛勤,一邊大河豚白玉似的卵巢∼生命孕育場所∼一邊對大悟開導:要生存就得殺生,這就是生物界的宿命,大悟似乎也能釋懷,跟著他一齊分享美食。聖誔夜大悟,生榮,百合子在辦公室大啃炸雞,都讓人起了詠生又殺生的矛盾意象。而當大悟拿起他小時候的大提琴演奏,優美的弦律宛若歌吟生命的動人樂章,又宛若在述生命離去的傷情。

 

一向愛護大悟的「鶴之湯」澡堂老闆娘豔子美香說,「他是個很溫柔體貼的人,父母離異時,躱在澡堂默默地哭泣…妳一定要支持他。」這一夜由娘家歸來的美香正以懷孕為由勸說大悟辭掉工作,突然接到豔子死去的消息,大悟義不容辭的趕往為她納棺,一旁觀看行儀的美香以及老太太兒子不禁為之動容,也改變了原先對納棺師歧視的態度。豔子被火化時,澡堂的常客兼好友火葬師正吉語重心長的對她兒子說:「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通過這道火門即前往另一個世界,而他就是這個守門者。」果真,殯葬禮儀正是人生另一『旅途的協助者』。

 

由於父親的遺棄,大悟對父親一向反感,面對父親的遺體時,他說我不記得父親的臉了,我甚至不確定他是不是我的父親,然而在父親手握的文石掉下時,腦中慢慢浮現父親當年在河邊遞給他石頭時那一張慈祥的臉。父親曾告訴他,撿來的石頭,不同的形狀代表拾獲者的不同心情,平滑的話就是心情平順,粗糙就是心情起伏。父親給了他一顆大而粗的石頭交換他的小白石,正是說明他當時正承受年小小年紀的他所不知的壓力。父親始終留著大悟的小白石,象徵他對大悟不減的愛。規勸大悟去見父親最後一面的百合子告訴大悟,她也是遺棄孩子的母親,這麼多年來,她不是不想重回孩子身邊,而是慚愧。不是不愛你,只是沒勇氣再見你,正是他父親一直以來的心情苦境。此刻大悟終於可以諒解。

 

每一個人都會死,嫌棄這些禮儀師,等於視死亡,對自身大不敬。人之恐懼正由於無知,我們厭惡殯葬禮儀的一切,正是因為這個無知所產生的疏離,更可能是因為懼怕死亡,所以逃避所有祭拜死亡的相關儀式。最後一幕特寫大悟納棺的整體動作,何其優美、莊嚴。這部片子,啟發了我們該有的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