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頭鷺
|
OK! 你說你沒有在暨大看過白鶺鴒,好吧! 畢竟白鶺鴒只比麻雀大一些,而且多在地面走來走去,或許你真的沒注意到,但你總該看過白鷺鷥吧?!正確地說,你看到的是黃頭鷺,或是叫做牛背鷺(cattle egret),不是小白鷺(little egret)喔! 通稱的白鷺鷥,除了小白鷺外,還有中白鷺和大白鷺,可以到埔里鎮周邊的河流和水田去一睹他們的丰采,基本上可以從他們的體型大小,脖子的長度比例和彎曲程度,還有嘴緣的黃色成分去分辨。 在暨大校園通常可見到的鷺科(學名Ardeidae)鳥類,就是黃頭鷺和樹蔭下鬼鬼祟祟的黑冠麻鷺(Malayan Night Heron),這個下一次在介紹。 黃頭鷺和小白鷺的體型差不多大,平時也都是一身雪白,大部分人都不分青黃皂白稱為白鷺鷥,簡單的分辨方法是,小白鷺稍微大一些,穿著一雙黃襪子,嘴是黑黑的,且多見於水域;黃頭鷺則是黑腳丫和一片黃嘴巴,多於陸地草原出沒,不分幾乎一年四季皆可見到,最大的區別方式則是在繁殖季節,小白鷺會在頭後面長出長長的飄逸狀羽毛,黃頭鷺則是將頭頸到背部的羽毛染成金黃(想想看,你是在甚麼季節看到帶著黃頭巾的白鷺鷥?) 黃頭鷺喜歡三五成群地在大草原漫步狩獵,以前農村多有放牛吃草,牛背上會有黃頭鷺光臨,幫忙吃掉一些騷擾老牛吃草的蚊蠅之類的小蟲,現在已經沒甚麼老牛可騎,倒是經常會見到汗流浹背的工人駕著割草車奔馳大草原,總會驚出一大堆的小蟲飛跳,這時可見一群黃頭鷺和又黑又兇猛的大卷尾,跟在割草車後面撿現成的蟲蟲大餐飽食一頓,如果現在要再給他取個新名字,或許可以叫做割草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