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闖研究室的白鶺鴒菜鳥 |
在暨大,如果說你沒看過白鶺鴒(Motacilla alba),那你是白來了! 或許你真的不知道他就叫白鶺鴒,但只要你在校園裡,總會和他不期而遇。在大草原上、馬路中、步道邊、廣場、走廊、甚至是教室內…,一身黑白分明,上下擺動尾巴,走走停停,時快時慢,東張西望,直到人們近了,才躍起振翅,「唧鈴—唧鈴—」伴隨著波浪狀似地,低空迅速地飛離而去。 鶺鴒鳥的英文名字就叫wagtail,就是擺尾,台灣可見到的約有7種,在暨大校園內常見的還有黃鶺鴒(M. flava),在桃米的溪床上也可見到灰鶺鴒(M. cinerea),大致上灰鶺鴒喜歡散步在河床上,黃鶺鴒則多在草原上討生活,而白鶺鴒則似乎無所忌憚,無所不在。小時候,都管白鶺鴒叫做「牛屎鳥」,以前鄉村到處多有牛糞點綴,糞堆總會吸引不少蟲蠅前來,也就多見白鶺鴒徘徊流連牛糞覓食;現在已難見著牛糞,倒是狗屎多到連日本人都不敢long stay,只可惜狗屎糞量難以抗衡牛屎,不然,白鶺鴒可能要改名「狗屎鳥」了。 白鶺鴒是暨大最常見也是跟人們最親近的鳥類之一,往往假日校園內見不著幾個學生,卻見到三三兩兩的白鶺鴒匆忙走在宿舍與圖書館間,教室與研究室的廊道間,似乎趕著去上課做研究,一點都不怕我這個盯著他們的無聊教授,真想,或許可以讓他們進入研究室,應該可以幫忙debug吧! |
研究室窗外的白鶺鴒 |